目前,我国流通体系还不够完善顺畅,还存在市场分割现象,“大市场、大流通”的市场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同时,物流发展方式相对低端粗放,物流企业“小、散、弱”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组织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较低,物流资源利用率不高,物流产业链亟须向深度拓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推进市场设施的高标准联通,以升级流通网络、畅通信息交互、丰富平台功能为抓手,着力构建更为智慧畅通的物流体系。
其次,提高物流智慧化水平。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增强物流服务的柔韧性和敏捷性为目标,构建物流大数据平台和供应链服务平台,实现物流产业链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和产、供、运、销各环节信息互联互通。支持物流园区和大型仓储设施等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一站式、一体化运营,鼓励货运车辆加装智能设备,推进新兴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应用,提高仓储、运输、分拣配送等物流环节的自动化、智慧化水平。推进区域物流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物流行业数据采集、加工、存储、分析、开发、应用等,运用大数据创新成果,科学指导物流行业智慧化发展。遴选部分物流园区和企业先行先试,重点建设智慧园区、智慧企业、智慧仓库等,及时总结经验,进行复制推广。加大软硬件等方面创新。硬件方面,支持研究机构和物流企业加大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集成应用和创新,围绕装卸搬运、仓储配送、包装分拣等环节研发新型物流技术装备,助力物流操作数字化、无人化、智能化。软件方面,加强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与推广,搭建物流云平台,鼓励物流企业“上云”,提升物流供应链的系统化、网络化水平和敏捷性。
再次,加快构建应急物流体系。在政府主导下构建应急物流体系,以确保突发事件前、中、后各个时期物流产业的快速恢复能力,保障救灾物资、供需信息、物流资源和专业人员的有效供应。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与应急物流管理部门共同制定适应地方实际的应急物流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明确各实施主体的责任与义务,对应急物流各环节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由政府牵头、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应急物流联动长效响应机制,合力提供更好的应急物流服务。可以由国家和地方应急管理部门牵头建立与物流协会、核心企业、社区委员会及军队的合作沟通机制,针对各主体不同的功能定位,分门别类进行有效管理。建立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或平台,提升应急事件物流信息的互通共享水平。加快整合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深度学习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军地资源,构建数据共享、数字可视的信息网络平台。以典型突发应急事件场景下的演练作为评估平台运行效能的重要抓手,对基于应急物流信息平台所制定的运输、仓储、配送、回收等方案进行效能评估,持续优化应急物流信息平台模块功能和运行流程,提高应急物流辅助决策和资源调度能力。
返回中国大物流首页